由于其诸多优点,生物柴油已慢慢的变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焦点,并被定义为一种极具发展的潜在能力的新型绿色能源而非常关注。生物柴油消费地区大多分布在在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地区,欧洲地区生物柴油消费量占比全球总消费量的47%。目前欧洲地区主要以菜籽油为原料,少量从东南亚地区进口棕榈油制生物柴油,产品供不应求。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生物柴油产业起步较晚。受国内生物柴油需求总量和产品价格变革的影响,我国生物柴油市场规模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据统计,2021年我国生物柴油市场规模约为43.24亿元,2022年我国生物柴油市场规模增长至66.23亿元。
从产能方面看,2022年我国生物柴业产能达到408.9万吨,为近年峰值,同比上涨67.86%,产能利用率整体也呈现出增长态势,从2013年的26.97%增长至2022年的51.7%。随着有关部门继续加强“地沟油”收储运体系建设和监管,防止“地沟油”回流餐桌对环境造成污染,废弃油脂回收市场有望规范,生物柴油企业原料供应或将更加稳定。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生物柴油的产量突破200万吨,达到211.41万吨,同比增长32.42%;需求方面,2013至2022年,我国生物柴油需求呈现出波动变化趋势,2022年中国生物柴业需求量约为62.69万吨,同比增长30.9%。
中国生物柴油出口量提升迅猛。2018年之前中国的生物柴油进出口规模均较小,2018年上海市发布相关支持政策后从国外进口的数量激增,但随着国内生物柴油产能的提升和我国始终没有出台强制掺混生物柴油的有关政策导致的内需不振,使进口量自2020年开始迅速萎缩。2022年我国进口生物柴油量仅为30.76万吨,但出口量达到179.48万吨,同比上升38.73%。
近年来国内生物柴油价格持续上涨,2022年我国生物柴油全年均价约为10565元/吨,较2021年上涨17%。生物柴油因价格较高,在国内市场难存在竞争力,国内购销长期处在清淡状态,资源主供出口订单,故生物柴油价格主要受原料价格和出口价格影响。一方面,目前国际原油高位、欧洲能源危机等因素,拉动出口价格震荡上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还在于原料行情的变动。
本文节选自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生物柴业现状及竞争局势分析,头部企业规模优势扩大「图」》,如需获取全文内容,可进入华经情报网搜索查看。
生物柴业上游参与者是生物柴油生产原材料的提供方,在我国主要为地沟油、酸化油等废油脂收集行业,包括各类原料油(如植物油、动物油、废弃油脂、微生物油脂等);中游是生物柴油的生产制造企业,负责生物柴油的研发、生产和装配,按照生产的基本工艺不同,生物柴油分为第一代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和第二代生物柴油(加氢法生物柴油)。第一代生物柴油是生物油脂(甘油三脂)与甲醇在酸(硫酸)、碱(氢氧化钠,固体碱)、生物酶等物理化学催化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得到脂肪酸甲酯。第二代生物柴油是通过加氢工艺脱除油脂中的氧和部分碳生成的烃类;下游为生物柴油的终端应用包括工业燃料、交通燃料、环保增塑剂、表面活性剂等。
生物柴油是典型的“绿色能源”,下游应用终端包括交通燃料、工业燃料、环保增塑剂、表面活性剂等。目前我国生物柴业主要使用在于公路交通领域,2022年,我国公路交通领域应用占比达35.22%,其他领域占比64.78%。
近几年国内多家生物柴油企业相继宣布生物柴油产能扩建或新建计划,在国内政策和海外需求的推动下,多家企业入局加剧行业竞争。据统计,2022年我国生物柴业公司数达到46家,较2021年增加2家,同比增长4.55%。
行业马太效应初显,头部企业规模优势扩大。经两次行业洗牌后,2021年我国生物柴业CR8已升至55.5%(以产能计,仅FAME),CR4达到43.6%。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向上构筑原料采购网络、向下拓展产品销纳渠道,驱动产业资源向头部快速集聚,以卓越新能为首的领军企业不仅产能规模大幅领先业内同行,其产能利用率还能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准,行业头部效应不断增强。
华经产业研究院研究团队使用桌面研究与定量调查、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的剖析生物柴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产业链、经营特性、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等。科学使用SCP模型、SWOT、PEST、回归分析、SPACE矩阵等研究模型与方法综合分析生物柴业市场环境、产业政策、竞争格局、技术革新、市场风险、行业壁垒、机遇以及挑战等相关因素。根据生物柴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精心研究编制《2025-2031年中国生物柴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为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投资决策、战略规划、产业研究提供重要参考。